中國日報網1月4日電 “通其變,天下無弊法;執其方,天下無善教。”隋代王通在《中說?周公篇》中闡述了改革變通之益,此話意指根據情況變化靈活行事,天下就不會有弊陋的法規;墨守成規,天下就不會有良好的教化,說明瞭治理國家必須善於通權達變。
  2014年被稱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“元年”,三中全會以來,不僅在上海自貿區,從中央到地方,各領域的深水區改革都在積極穩妥推進。這些行動也打破了海外一些輿論認為我國新改革可能遭遇“腸梗阻”而無法落實的猜疑。
  在社會領域,國務院醫改辦發佈《關於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醫保工作的通知》,使城鄉居民大病醫保遍地開花,大病患者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;接著就是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,這在促進人口流動,增強社會安全感,穩定人民群眾對改善民生的預期,以及拉動消費,鼓勵創新創業,逐步縮小城鄉差距,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,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。
  在經濟領域,更好的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政府部門進一步轉變職能尤其是下放權力並落實好了“三個一律”:凡是市場能夠調節的經濟活動,政府一律不再審批;凡是企業投資項目,除了關係國家安全、生態安全、涉及重大生產力佈局、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,不再審批;對必須保留的審批項目,凡是直接面向基層、量大面廣、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,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層管理。
 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年,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。在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中,加快轉變了政府職能、著力推進了財稅金融價格改革、深化了國有企業、科技體制等的改革,從各個方面無不指向簡政放權,緊扣清晰劃分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這一主題,激發了市場活力,培育了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。這實質是政府的自我革命,以政府限權、放開市場這隻“看不見的手”催生制度創新,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。在這方面,重點任務中的若干措施具體明確,以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導向,既符合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的現實需要,又兼顧長遠,為今後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。我國經濟在2014年總體保持平穩運行,穩中有進,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,糧食產量不斷增加,這也表示黨和政府在經濟領域的改革切和實際,有利於我國經濟平穩又好又快發展。
  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可喜的,2014年,共取消、下放13.7萬多項行政審批事項,查處“吃拿卡要”“庸懶散托”問題5萬多起、6萬多人。查處在公務活動和節日期間贈送、接受禮品、禮金和各種有價證券、支付憑證的問題1.3萬多起、4024人。查處公款吃喝、參與高消費的問題3083起、4144人。清理清退公務用車11.4萬多輛,調整清理辦公用房面積2227.6萬平方米,停建樓堂館所2580個。壓縮“三公”經費530.2億元,減少因公臨時出國(境)2.7萬多個批次、9.6萬多人。
  2014年雖然已經漸行漸遠,在黨和政府的不懈努力下,我國在生態,民主,文化,社會,黨建,紀檢體制改革等領域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就,2014年改革引領潮流,為未來國家的快速發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開了好頭!
     (原標題:2014,改革引領中國潮流 - 中國頻道 - 中國日報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r96zrzcz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